close
比值,曲式,比例,莫扎特,之比
提問: 如何在實際生活上應用“黃金分割點法則”? 問題補充: 医师解答: 有一些古希臘人想用形象方法解決黃金分割問題,并獲得漂亮的結果。歐幾里德(約公元前330-257年)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和研究成果,編著了《幾何原理》十三卷。這是世界上最早用公理方法敘述的數學著作。其中所載的黃金分割幾何問題已引起廣泛的興趣,在科學、藝術、建筑、技術各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,哲學家和美學家也曾反復討論,不斷有文章發表。
黃金分割點,對養生健體大有好處。“0.618",這個比值因具有美學價值而被古希臘美學家運用到造型藝術中,因為凡符合黃金分割律的形體總是最美的形體。現在發現此比值和醫學保健、健康長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,亦可稱為健康的黃金分割律。在人體結構上,0.618更是無處不在。臍至腳底與頭頂至臍之比;軀干長度與臀寬之比;下肢長度與上肢長度之比,均近似于0.618。而且,越是接近于這個值,整個形體就越勻稱,越令人覺得完美。人在環境氣溫22℃-24℃下生活感到最適宜.因為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6℃-37℃,這個體溫與0.618的乘積恰好是22.4℃-22.8℃,而且在這一環境溫度中,人體的生理功能、生活節奏等新陳代謝水平均處于最佳狀態。再如,營養學中強調,一餐主食中要有六成粗糧和四成細糧的搭配進食,有益于腸胃的消化與吸收,避免腸胃病。這也可納入飲食的0.618規律之列。抗衰老有生理與心理抗衰之分,哪個為重?研究證明,生理上的抗衰為四,而心理上的抗衰為六,也符合黃金分割律。充分調動與合理協調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力量來延緩衰老,可以達到最好的延年益壽的效果。一天合理的生活作息也符合0.618的分割,24小時中,2/3時間是工作與生活,1/3時間是休息與睡眠;在動與靜的關系上,究竟是"生命在于運動",還是"生命在于靜養"?從辯證觀和大量的生活實踐證明,動與靜的關系同一天休息與工作的比例一樣,動四分,靜六分,才是最佳的保健之道. 動靜:從辯證觀點看,動和靜是一個0.618比例關系,大致四分動六分靜才是較佳養生之法。飲食:醫學專家分析后還發現,飯吃六七成飽的人幾乎不生胃病;攝入的飲食以六分粗糧、四分精食為適宜。從黃金分割律看,結婚的最佳季節是一年12個月的0.618處,約在7月底至8月底。醫學研究已表明,秋季是人的免疫力最佳的黃金季節。因為7月至8月時人體血液中淋巴細胞最多,能生成大量的抵抗各種微生物的淋巴因子,此時人的免疫力強.較少小戶型以其"低總價、低首付、低月供",把眾多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吸引為有房一族。雖然市場上對小戶型的需求很熱烈,但也同樣具有投資風險。如何進行小戶型投資?市場時興一套有趣的"黃金分割論".時間分割因為工作時間與居家時間之比正好構成一個黃金分割,即0.618比0.382,所以專家認為,最有價值的地段可能是工作與社區之間的黃金分割點.尺度分割小戶型因其小,面積更要精打細算.在小戶型越來越熱的過程中,市場有一個趨勢,即戶型越小越好。但絕對的小既不符合居住者的正常生活需求,也絕對不會是潮流。新消費或投資趨勢表明,小戶型在面積大小上也存在黃金分割率.在30至80平方米之間,有一個黃金分割數,正好是50余平方米。所以,市場上50余平方米的小戶型熱賣度超過了其他規格.空間主要是臥室與起居,30平方米根本無法細分任何功能區,難以滿足高品質居家生活。而50多平方米是功能上黃金分割區的最小面積,即可分出30平方米的主體空間和20平方米的配套空間,解決獨立廚衛、陽臺、儲藏等各個功能.因此,根據"黃金分割論"選擇的小戶型應該是既節省戶型面積,減少投資總額,同時又能滿足空間上的審美和功能需求,保證居住者的生活品質與居家情趣。

黃金分割比在未發現之前,在客觀世界中就存在的,只是當人們揭示了這一奧秘之后,才對它有了明確的認識。當人們根據這個法則再來觀察自然界時,就驚奇的發現原來在自然界的許多優美的事物中的能看到它,如植物的葉片、花朵,雪花,五角星……許多動物、昆蟲的身體結構中,特別是人體中更是有著豐富的黃金比的關系。當人們認識了這一自然法則之后,就被廣泛地應用于人類的生活之中。此后,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,就隨處可見了,如建處門窗、櫥柜、書桌;我們常接觸的書本、報紙、雜志;現代的電影銀幕。電視屏幕,以及許多家用器物都是近似這個數比關系構成的。它特別表現藝術中,在美術史上曾經把它作為經典法則來應用。有許多美術家運用它創造了不少不朽的著名。

黃金分割對攝影畫面構圖可以說有著自然聯系。例如照相機的片窗比例:135相機就是24X36即2:3的比例,這是很典型的。120相機4.5X6近似3:5,6X6雖然是方框,但在后期制作用,仍多數裁剪為長方形近似黃金分割的比例。只要我們翻開影集看一看,就會發現,大多數的畫幅形式,都是近似這個比例。這可能是受傳統的影響,也養成了人們的審美習慣。另外,也確實因為它具有悅目的性質,所以有時人們在時間中并非注意到這個比例,而特意去運用它,但往往就不自覺中,進入了這個法則之中。這也說明了,黃金分割的本身就存在有美的性質。在攝影實踐中,運用黃金分割法則,主要表象在黃金分割點、線、面的運用中。黃金分割點,在全景構圖中,多是主要表現對象,或是視覺中心所處的位置,在中、近景構圖中,多是景物主要部位所處的位。在人像構圖中常常是將人的眼睛處理在近于黃金分割點的位置。黃金分割線,多用作地平線、水平線、天際線所處的位置。

《夢幻曲》是一首帶再現三段曲式,由A、B和A′三段構成。每段又由等長的兩個4小節樂句構成。全曲共分6句,24小節。理論計算黃金分割點應在第14小節(240.618=14.83),與全曲高潮正好吻合。有些樂曲從整體至每一個局部都合乎黃金比例,本曲的六個樂句在各自的第2小節進行負相分割(前短后長);本曲的三個部分A、B、Aˊ在各自的第二樂句第2小節正相分割(前長后短),這樣形成了樂曲從整體到每一個局部多層復合分割的生動局面,使樂曲的內容與形式更加完美。大、中型曲式中的奏鳴曲式、復三段曲式是一種三部性結構,其他如變奏曲、回旋曲及某些自由曲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三部性因素。黃金比例的原則在這些大、中型樂曲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體現。一般來說,曲式規模越大,黃金分割點的位置在中部或發展部越*后,甚至推遲到再現部的開端,這樣可獲得更強烈的藝術效果。莫扎特《D大調奏鳴曲》第一樂章全長160小節,再現部位于第99小節,不偏不依恰恰落在黃金分割點上(1600.618=98.88)。據美國數學家喬巴茲統計,莫扎特的所有鋼琴奏鳴曲中有94%符合黃金分割比例,這個結果令人驚嘆。我們未必就能弄清,莫扎特是有意識地使自己的樂曲符合黃金分割呢,抑或只是一種純直覺的巧合現象。然而美國的另一位音樂家認為。"我們應當知道,創作這些不朽作品的莫扎特,也是一位喜歡數字游戲的天才。莫扎特是懂得黃金分割,并有意識地運用它的。"貝多芬《悲愴奏鳴曲》Op.13第二樂章是如歌的慢板,回旋曲式,全曲共73小節。理論計算黃金分割點應在45小節,在43小節處形成全曲激越的高潮,并伴隨著調式、調性的轉換,高潮與黃金分割區基本吻合。肖邦的《降D大調夜曲》是三部性曲式。全曲不計前奏共76小節,理論計算黃金分割點應在46小節,再現部恰恰位于46小節,是全曲力度最強的高潮所在,真是巧奪天工。我們再舉一首大型交響音樂的范例,俄國偉大作曲家里姆斯-柯薩科夫在他的《天方夜譚》交響組曲的第四樂章中,寫至辛巴達的航船在洶涌滔天的狂濤惡浪里,無可挽回地猛撞在有青銅騎士像的峭壁上的一剎那,在整個樂隊震耳欲聾的音浪中,樂隊敲出一記強有力的鑼聲,鑼聲延長了六小節,隨著它的音響逐漸消失,整個樂隊力度迅速下降,象征著那艘支離破碎的航船沉入到海底深淵。在全曲最高潮也就是"黃金點"上,大鑼致命的一擊所造成的悲劇性效果懾人心魂。

黃金律歷來被染上瑰麗詭秘的色彩,被人們稱為"天然合理"的最美妙的形式比例。世界上到處都存在數的美,對于我們的眼睛,尤其是對我們學習音樂的人的耳朵來說,"美是到處都有的,不是缺乏美,而是缺少發現"。

"0.618"還始終與軍事發展有不解之緣,而且常常與戰爭不期而遇。無論是古希臘帕特農神廟的美輪,還是中國古代的兵馬俑,它們的垂直線與水平線之間的關系竟然完全符合1∶0.618的比例。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令人驚嘆。經過研究發現,蒙古騎兵的戰 斗隊形與西方傳統的方陣大不相同,在他的五排制陣型中,重騎兵和輕騎兵為2∶3,人盔馬甲的重騎兵為2,快捷靈活的輕騎兵為3,兩者在編配上恰巧符合黃金分割律。歐洲人是最早有意識地把黃金分割律運用于宗教和藝術方面的,而在軍事上的應用是從黑火藥時期開始的。那時滑膛槍呈現出取代長矛之勢,率先將滑膛槍 兵和長矛兵對半混編的荷蘭將軍摩利士未能突破傳統陣型的羈絆,瑞典國王古斯 塔夫對這種正面強翼側弱的陣型進行調整后,使瑞典軍隊變成了當時歐洲戰斗力最強的軍隊。他的做法是,在摩利士將軍原來的216名長矛兵與198名滑膛槍兵混 合編組的基礎上,再增加96名滑膛槍兵,這一改變,順應了科技發展和武器裝備 進步對戰術發展的影響規律,突出了火器在戰斗中的作用,使之跨越了冷熱兵器時代的分水嶺。198+96名滑膛槍兵與216名長矛兵之比,讓我們又一次看到了黃金 分割律的神奇作用。1812年6月,拿破侖進攻俄國;9月,他在博羅金諾戰役后進入莫斯科,這時的拿破侖并未意識到天才和運氣正從他身上一點一點地消失,他一生事業的頂峰 和轉折點正同時到來。一個月后,法軍便在大雪紛飛中撤離莫斯科,三個月的勝 利進軍加上兩個月的盛極而衰,從時間軸線上看,拿破侖腳下正好踩在了黃金分割線上。

130年后的另一個6月,納粹德國啟動了針對蘇聯的"巴巴羅薩"計劃,在長 達兩年多的時間里,德軍一直保持進攻勢頭,直到1943年8月,"城堡"行動結束,德軍從此轉攻為守,再也沒有能對蘇軍發起一次戰役規模的進攻行動。被所有 戰史學家公認為蘇聯衛國戰爭轉折點的斯大林格勒戰役,就發生在戰爭爆發后的 第17個月,正是德軍由盛而衰的26個月時間軸線的黃金分割點.海灣戰爭中,美軍一再延長空襲時間,持續38天,直到摧毀了伊拉克在戰區內4280輛坦克中的38%、2280輛裝甲車中的32%、3100門火炮中的47%,也就是將伊 拉克軍事力量削弱到黃金分割點上后,才抽出"沙漠軍刀"砍向薩達姆,地面作戰只用100個小時就達成了戰爭目的。

透過戰爭中的一些零散戰例,依稀可見"0.618"的影子在晃動、在徘徊。如 果孤立地看待它們,好似偶然巧合,但是如果太多的偶然遵循著同一個軌跡,那 就成為規律,就特別值得人們深入研究了。

一次無意中和同學在操場上打球,順手測量了雕相牛頓的鼻子,其鼻孔間的距離和到鼻梁的比剛好接近于0.618。之后又測量了幾個人的鼻子,結果符合黃金分割點。接下來的生活中對0.618變得很敏感,經過同學的推想與實踐,我們發現了多彌樂古牌的長寬之比,蝴蝶的身體部位之比,漂亮花瓣的長寬之比也都符合這一規律。查詢了很多的相關資料例如埃及金字塔便是這一規律的最好應用。

想象一下如何讓一根很普通的細橡皮筋發出“哆來咪”的聲音?把它拉緊,固定住,撥動一下,就是“1”,然后量出其長,作一道初三幾何題——把這條“線段”進行黃金分割, 可以測出“分割”得到的兩條線段中較長的一段,約是原線段長度的0.618倍。捏住這個點,撥動較長的那段“弦”,就發出“2”;再把這段較長線進行黃金分割,就找到了“3”, 以此類推“4、5、6、7”同樣可以找到。

你從電視中見過碧水輕流的安大略湖畔的加拿大名城多倫多嗎?這個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的現 代化城市中,最醒目的建筑就是高聳的多倫多電視塔,它器宇軒昂,直沖云霄。有趣的是嵌 在塔中上部的扁圓的空中樓閣,恰好位于塔身全長的0.618倍處,即在塔高的黃金分割點上。它使瘦削的電視塔顯得和諧、典雅、別具一格。多倫多電視塔被稱為“高塔之王”,這個 奇妙的“0.618”起了決定性作用。與此類似,舉世聞名的法蘭西國土上的“高塔之祖”——埃菲爾鐵塔,它的第二層平臺正好坐落在塔高的黃金分割點上,給鐵塔增添了無窮的魅力。

氣勢雄偉的建筑物少不了“0.618”,藝術上更是如此。舞臺上,演員既不是站在正中間, 也 不會站在臺邊上,而是站在舞臺全長的0.618倍處,站在這一點上,觀眾看上去才愜意。我們所熟悉的米洛斯的“維納斯”、“雅典娜”女神像及“海姑娘”阿曼達等一些名垂千古的 雕像中,都可以找到“黃金比值”——0.618,因而作品達到了美的奇境。

達·芬奇的《蒙娜麗莎》、拉斐爾筆下溫和俊秀的圣母像,都有意無意地用上了這個比值。因為人體的很多部位,都遵循著黃金分割比例。人們公認的最完美的臉型——“鵝蛋”形,臉寬與臉長的比值約為0.618,如果計算一下翩翩欲仙的芭蕾演員的優美身段,可以得知,他們的腿長與身 長的比值也大約是0.618,組成了人體的美。

我國一位二胡演奏家在漫長的演奏生涯中發現 ,如果把二胡的“千斤”放在琴弦某處,音色會無與倫比的美妙。經過數學家驗證,這一點恰恰是琴弦的黃金分割點0.618!黃金比值,在創造著奇跡!
偶然嗎?不,在人們身邊,到處都有0.618的“杰作”:人們總是把桌面、門窗等做成長方形、寬與長比值為0.618。在數學上,0.618更是大顯神通。0.618,美的比值、美的色彩、美的旋律,廣泛地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,與人們關系甚密。0.618,奇妙的數字!它創造了無數的美,統一著人們的審美觀。

愛開玩笑的0.618,又制造了大量的“巧合”。在整個世界中,無處不閃耀著0.618那黃金一樣熠熠的光輝!人們時時刻刻在有意無意創造著一個個的黃金分割。只要稍微留心一下便可發現它離我們的生活有多近!數學離我們很近,無時不刻地在應用著它!

我們要首先感受并體會到數學學習中的美。數學美不同于其它的美,這種美是獨特的、內在的。這種美,正如英國著名哲學家、數理邏輯學家羅素所說:“數學,如果正確地看它,不但擁有真理,而且也具有至高無上的美,正象雕刻的美,是一種冷而嚴肅的美。這種美不是投合我們天性的微弱的方面,這種美沒有繪畫或音樂那樣華麗的服飾,它可以純凈到崇高的地步,能夠達到嚴格的只有偉大的藝術能顯示的那種完滿的境界。”課堂上老師經常給我們講數學美,通過高等數學的學習,我漸漸地領略到數學美的真正含義,這種感覺是奇異的、微妙的,是可以神會而難以言傳的,數學,對我來說,是那樣的富有魅力……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善于觀察,善于思考,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將會感到數學的樂趣。生活中處處都應用著數學的知識。
以上摘自 百度知道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an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